2012年第7期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
主办 2012-8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
主办 2012-8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
季昆森应邀出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3年年会
应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邀请,季昆森出席7月19日—21日在贵阳市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本届论坛以“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为主题。大会发布了2013年年会《贵阳共识》。国内外政要、专家、学者共40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国家主席习近平为论坛专门发来贺信。习主席在贺信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
在论坛年会前,季昆森于7月17日—18日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考察国务院批准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情况。参观考察了大方县羊场乡穿岩村、双山新区梨树镇堡河村、上小河村开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重点考察了石漠化和喀斯特环境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采取的突破性措施和成功经验。
7月18日上午,毕节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国强,市人大副主任王炳荣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季昆森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并就如何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交换了意见。
7月19日下午,季昆森出席绿色城镇化论坛;20日上午出席开幕式大会;20日下午,出席食品安全与粮食保障分论坛。
季昆森还根据今年5月、7月两次到贵州省实地调查研究的情况,撰写了《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加快发展循环农林业》一文。向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8点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
在论坛年会前,季昆森于7月17日—18日前往贵州省毕节市考察国务院批准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情况。参观考察了大方县羊场乡穿岩村、双山新区梨树镇堡河村、上小河村开展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重点考察了石漠化和喀斯特环境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采取的突破性措施和成功经验。
7月18日上午,毕节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国强,市人大副主任王炳荣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季昆森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并就如何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交换了意见。
7月19日下午,季昆森出席绿色城镇化论坛;20日上午出席开幕式大会;20日下午,出席食品安全与粮食保障分论坛。
季昆森还根据今年5月、7月两次到贵州省实地调查研究的情况,撰写了《充分发挥山区优势 加快发展循环农林业》一文。向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8点建议。
省循研会组织学习中央4号文件和习近平
重要讲话
重要讲话
7月1日,季昆森组织省循环经济研究会(院)集体学习了中发〔2013〕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同时,深入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2日至25日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报道、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次专门会议主要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的举措。在这次专门会议上,习近平就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提高中央政治局工作水平提出5点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并组织学习了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精神,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续写新光荣。还学习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
还组织学习了省委书记张宝顺撰写发表的《坚决反对“四风”解决突出问题》重要文章。
参加学习的同志一致认为,省循研会(院)虽然是个社会组织、群众团体,坚持不断地学习党中央、省委的重要指示精神,不仅可以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振奋精神,鼓舞斗志,还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季昆森应邀到凤台县李冲回族乡
永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作报告
7月2日下午,季昆森应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永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中祝邀请,作《培训提高依靠群众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的报告。
季昆森紧密联系农村实际和各地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经验教训,从循环经济与食用菌产业、坚持群众路线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的要点、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四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报告。
参加报告会的同志认为,这个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对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加报告会的同志认为,这个报告紧密联系实际,对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季昆森应邀在广东省徐闻县
“中国梦大讲坛”上讲演
7月8日,由中央党校发展中国论坛和亚洲新闻周刊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梦大讲坛”,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首次开讲。发展中国论坛执行主席、原中央党校教育长、博士生导师王瑞璞,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韩保江,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季昆森三位专家,分别从国际经济形势、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建设三个不同方面,向与会领导干部具体阐述了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徐闻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钟力,县长梁权财,县政协主席侯德耀等县四大班子负责人、县直及各乡镇(街道办)、驻徐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共400余人聆听了讲座。发展中国论坛秘书长庞波,亚洲新闻周刊主编胡强也出席了会议。
韩保江以“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题,就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讲解。
王瑞璞主讲的《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的改革和崛起》,以世界发展史为切入点,回顾了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分析了日本对外殖民掠夺战争及战后的发展崛起史,从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的改革和崛起。深刻阐释了中国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季昆森以《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文明》为题,首先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经营生态环境,依靠群众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紧密联系徐闻县实际,从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特色生态旅游经济、港口物流经济、海洋经济、生态型城镇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六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三个报告都讲得很好,站得高,看得远,联系徐闻实际,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为在徐闻实现“中国梦”找到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韩保江以“深刻分析国际形势、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题,就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讲解。
王瑞璞主讲的《从全球视野看中国的改革和崛起》,以世界发展史为切入点,回顾了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分析了日本对外殖民掠夺战争及战后的发展崛起史,从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的改革和崛起。深刻阐释了中国改革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季昆森以《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文明》为题,首先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极端重要性,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经营生态环境,依靠群众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报告紧密联系徐闻县实际,从加快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特色生态旅游经济、港口物流经济、海洋经济、生态型城镇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六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三个报告都讲得很好,站得高,看得远,联系徐闻实际,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强。为在徐闻实现“中国梦”找到了具体的实施途径。
“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
活动成功举办
活动成功举办
7月2日上午,季昆森、汪石满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李鹏、副秘书长唐志敏等一行,同淮南市市长王宏、市委常委张祖保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讨在淮南市举办“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活动。市委书记方西屏接待了季昆森、汪石满一行。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7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淮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行”在淮南市顺利举行。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季昆森等三十多位专家齐聚一堂,举办了“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与淮南实践”专题报告会、低碳节能技术推介与融资座谈会,考察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淮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次活动。
7月29日上午,在淮南“舜耕大讲堂”报告会上,费维扬作《发展低碳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报告。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永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发展低碳技术的重要性,从过程强化的角度看节能减排的潜力,节能减排技术等。季昆森的报告从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突出提高资源产出率这个重点可使节能减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靠群众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典型更具说服力四个方面论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淮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各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各金融机构、淮南市节能低碳行动企业负责人聆听了报告。
在低碳节能技术推介与融资座谈会上,专家组介绍了相关行业当前节能减排的最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服务等,并与部分企业进行交流对接,共同谋划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转化。
此次“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活动,为淮南市节能减排搭建了科技服务合作平台,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帮助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推广低碳领域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淮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汪石满、盛志刚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彭近新、秘书长李鹏等参加了这一活动。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7月27日至30日,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淮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行”在淮南市顺利举行。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主席季昆森等三十多位专家齐聚一堂,举办了“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与淮南实践”专题报告会、低碳节能技术推介与融资座谈会,考察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淮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次活动。
7月29日上午,在淮南“舜耕大讲堂”报告会上,费维扬作《发展低碳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报告。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永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发展低碳技术的重要性,从过程强化的角度看节能减排的潜力,节能减排技术等。季昆森的报告从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突出提高资源产出率这个重点可使节能减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靠群众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典型更具说服力四个方面论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淮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各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单位、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各金融机构、淮南市节能低碳行动企业负责人聆听了报告。
在低碳节能技术推介与融资座谈会上,专家组介绍了相关行业当前节能减排的最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服务等,并与部分企业进行交流对接,共同谋划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转化。
此次“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活动,为淮南市节能减排搭建了科技服务合作平台,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帮助企业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推广低碳领域新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对淮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汪石满、盛志刚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彭近新、秘书长李鹏等参加了这一活动。
中科院吴常信院士一行
到安徽科鑫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考察
到安徽科鑫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考察
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吴常信教授一行7人,冒着酷暑来到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安徽科鑫养猪育种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双方就养猪育种研究开发课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全面合作。盛志刚等陪同考察指导活动。
科鑫公司通过科技攻关,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和严格科学管理,破解了猪肉价格波动、猪肉安全、环境污染、卫生防疫等生猪养殖中的一系列难题。培育的优质瘦肉型新猪种,从遗传基因上提高了瘦肉率而不改变优质土猪肉的品质风味,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强了生猪防疫能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把污水、猪尿、猪粪变成制沼气、沼液、有机肥,发展有机农业、蚯蚓产业的宝贵资源,实现了大型生猪养殖场不建污水处理厂,没有污水外流。
吴常信院士一行冒着高温酷暑考察了标准化养殖、淮猪新品系猪群生长情况,参观了节能环保生态猪场,养猪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吴院士一行对科鑫公司的科技攻关、创立淮猪新品系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生态猪场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吴院士还代表中国农大动科院与科鑫公司董事长陶立研究员签订了“关于共建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优质瘦肉猪养殖育种合作研发”协议。
省循研会赴滁州调研循环经济
7月30日至8月1日,省循研会(院)副会(院)长、省科协原副主席程荣朝,省循研会(院)副会(院)长、省工商联原副主席华应明等一行4人,与省循研会副会长、滁州市循研会会长蒋双甲一道,前往天长市、明光市调研循环经济。
调研组先到天长市,考察了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谷丰粮食制品有限公司、倮倮米业有限公司、红草湖湿地公园等循环经济典型单位。在明光市考察了永言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润海甜叶菊高科有限公司、榄菊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情况。调研组受到滁州市委副书记孔晓宏等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
8月1日下午,调研组听取了滁州市发改委关于滁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介绍。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规划引领,加强技术研发,创建特色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试点示范,并采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滁州市循环经济研究会成立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密联系滁州实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推动了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
该市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产出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积极打造经济升级版,加快实现滁州梦,做出应有的贡献。